堪堪十数日已过,黛玉的身子已然大好。扬州三月最是宜人,春日和暖,百花盛放,秋千架上凝结着细细的香气,蜂舞蝶绕,雪雁领着几个小丫头正踢毽子玩,笑语欢声,甚是热闹。

    黛玉捧了一本文选,坐在廊下细细的读了起来。她还是有些不太适应古代的线装竖版书,读起来实在有些吃力。她现在需要的是快速进入角色,在现代的时候她也曾选修过中国古代文学,学过一些诗词格律,但跟原主比起来实在差的太远,故此也只好在这里临时抱佛脚。好在林如海近来并没有考校她学问的意思,不然的话她准要露馅。

    说起林如海来,黛玉这些天读了不少国朝典志,终于搞清楚了他这一世的父亲大人是个什么官儿。

    俗话说,天下之赋,盐利居半,盐业之首,两淮为先。林如海这个两淮巡盐御史的权柄着实大的令人咋舌。

    巡盐御史上体天意,下应民心,监察百官,风闻奏事,非天子心腹不能任职。地方上大到节度使小到县令县丞,从政务民事到军务刑狱,巡盐御史皆可监察,并且可以风闻奏事,即便说错,天子也不会追究。换句话说,巡盐御史就是天子在地方上的眼睛耳朵,地方官员上到节度使下到知州县令,都只有趋奉巡盐御史的份儿。

    因着巡盐御史权柄太大,□□为着制衡之道,便将巡盐御史的官品定在五品左右,[注1]以免巡盐御史仗着权势品级过分插手地方事务,反使地方官吏束手束脚,以至政令不通。

    但林如海又不同于寻常御史,他本是探花出身,原就是天子身边的经筵讲官,是真正的天子近臣,他以兰台寺大夫之尊兼任巡盐,品级自然也比寻常御史要高出一些。

    按照国朝官志记载,兰台寺执掌藏书,负责典校秘书,从事撰述,纠察风纪,掌印制诰,为天下文墨精华之所在。

    自□□定鼎中原,便有法制颁下:非进士出身不得入兰台,非兰台学士不得任宰辅。就连太宗头号心腹佐臣一代怪杰姚之孝也是先赐进士出身,准入兰台学习,接连几次连升三级才最终入阁拜相。

    可以说入了兰台便是一只脚踏进了中书省。至于剩下的那一只,自然是要到地方上历练几年。毕竟前朝便是亡在了清谈误国这四个字上。国朝自然要吸取教训,在选用人才上既是要才华横溢文墨精通又要能实心用事公忠体能。

    林如海既是兰台学士,又钦点巡盐御史,这是真正的简在帝心,拔擢任用。如不出意外,他入阁拜相柄国执政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。

    许是低头的时间有些长了,黛玉感觉脖子有些酸痛,抬起头来轻轻活动了一下脖颈。却见王嬷嬷笑迎迎的走了过来,雪雁等显然也都瞧见她了,赶忙收起毽子。王嬷嬷见他们玩的满头满脸是汗,她也不恼,只向雪雁额上戳了一指笑道:“这么大的人了,还是只知道玩,还不快去收拾收拾,服侍姑娘上前厅见客去?”说完,见黛玉坐在廊下,忙赶上去道:“姑娘快去换身衣裳,沈家人来了,老爷叫姑娘往前厅去呢。”雪雁等也忙凑上来,促着黛玉去换了衣裳,引她往前厅去。

    扬州林府前后共有七进,连带东边一处跨院加上后面的花园占地着实不小。据说这一处产业是林家老太爷在此处监理海防时置办下的,林如海如今在这扬州城里做官自然也就趁便住在此处。

    因着林家人口简单,如海便做了主,将东边的跨院也改做了花园,从外面引入一股清泉做了水道,又沿着水道遍植花木。

    春日里玉兰,香梨,红杏,海棠,素馨,牡丹,芍药等各种名花鲜艳明媚争奇斗艳,另在紫藤架下扎了秋千供黛玉玩耍。

    夏日里是满池的芙蕖睡莲,水清叶翠,袅袅娜娜,听琴赏莲,清雅至极,亦可解了池上兰舟,泛舟湖上。

    秋日冷菊亭畔里自有二乔金背初凤琼英各色菊花点缀。

    到了冬日,园子北角的梅斋附近重重叠叠种满了红梅,推窗便可观梅赏雪。

    其余幽竹芭蕉蘅芜香草更是无计其数,亭台楼阁,轩榭廊坊,石桥假山,曲径通幽,移步换景,令人目不暇接。这样一处园林,就是跟大观园比,也不差什么。